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部電影——《我不是藥神》
除去劇中夸張的表現(xiàn)手法,影片其實引出了一個十分現(xiàn)實且沉重的主題:
患者負擔不起“天價”救命藥,走投無路只能通過違法途徑買賣走私藥,然后被警方追捕的故事。
四個激烈的矛盾由此相伴而生:
1.病人:“天價”藥吃不起,只是想活下去。
2.藥販子:哪有什么救世主,窮怕了,我只是想賺錢。
3.警察:一方是法律,另一方是無辜的生命,法律和人情究竟該如何權衡?
4.醫(yī)藥公司:辛辛苦苦十幾年研發(fā),投入幾十億,如果定價過低,企業(yè)怎么生存?哪還會有公司做原研藥?
這些矛盾自成一體,每一方都有無法抗拒的動機和理由,一旦相互碰撞,必會形成一個不死不休的殘忍局面。
看了預告片,當中徐崢怒斥警察的一句話,我始終難以忘記:
“他才20歲,只是想活下去,他有什么錯!”
相信這句話引發(fā)了許多人的思考,人們總喜歡對每個事情都用“對”和“錯”來判斷,電影廣泛上映后,藥企“暴利剝削”導致病人無錢醫(yī)治的理論會再次鋪天蓋地的襲來,但是我們都知道,這個世界沒有那么多的對錯黑白,更多的是中間的灰色地帶,當看問題的時間軸拉長后,那些所謂的對錯黑白就會變得模糊不清。
一個原研藥物從初期研發(fā)到臨床試驗再到最終成功上市,往往需要花費十幾年的時間,幾十至上百億的資金投入,而且一旦中途失敗,前期所有的努力都會付諸東流。
每個原研藥在上市初期時,都會設立一個20年左右的專利保護期,這種“壟斷銷售”看似不合情理,但實際上卻很好的保護了有原研能力的藥企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能力,讓藥企可以繼續(xù)研發(fā)新藥惠及人類。
但是原研藥高昂的價格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家庭所能承受的范圍,如此一來,病人和原研藥廠家自然在選擇上站在了對立面。病人覺得藥企定價太高,但是企業(yè)虧損,那樣會使藥企本身無法運作,十分不現(xiàn)實。